1095天,他征服的不仅仅是生命禁区……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25
万里羌塘,春辉止步。
但苍茫大地中,
援藏干部的足迹,
却像盛开的格桑花儿,
洒满了一地春光。
“援藏三年,如品苦荞。曾用脚步丈量过西藏的大片土地,也曾戴着氧气管,为那曲发展写10万多字的建言材料,还曾倾听夜里5000多米海拔帐篷外呼啸的大风……”这是唐小明在那曲的三年间写成的17万字的长篇纪实《唐三藏》里的片段。
一片没有树的“生命禁区”
西藏人都知道“远在阿里,苦在那曲”这一说法,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那曲地区,并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居住。“上一批浙江援藏干部中有因车祸去世的,辽宁有位干部急性肺水肿殉职,有一名因为眼压高失明……”当地生存环境的凶险对援藏干部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。
3年前的7月20日,是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的日子,海拔4500米的那曲地区凌风呼啸,雪花常飘。来自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的“‘80后’”干部唐小明是省级单位援藏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个。
(图:羌塘之夏)
从拉萨下飞机后,载着第七批援藏干部的巴士走109国道一路向北去往那曲。望着远方巍峨的唐古拉山脉,沿途一座座披挂着五彩经幡的玛尼堆,高原展示着她的绝美。
但是很快,一车人见识了藏北草原的“凶险”:白云朵朵,艳阳高照的天空,说变就变,乌云和冰雹,一会又狂风大作,大雪纷飞……一天经历了四季变换,在那曲是寻常。
(图:进藏第一天)
那曲生态恶劣,都种不活一棵树。当地干部说,当地实行奖励,“谁室外种活一棵树,先是几千块钱奖励,前些年已经涨到十万块钱,但是还没有人拿到这个奖金”。
带着对西藏的敬畏之情,唐小明开始了光荣而艰巨的援藏使命。他知道,熬的过去,这三年也必定是他人生中不可复制的经历和财富。
30多岁的人,
开始有了60岁的“衰老”反应
2013年进藏之前,唐小明140斤的标准体重,现在掉到了114斤,皮肤变的粗糙生皱。2016年的体检报告里,二尖瓣、三尖瓣轻度反流、心律不齐、室性早搏、窦性心动过缓……一页纸都显示:30多岁的人,开始有了60岁的“衰老”反应。高原地区长期生活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比想象的严重。
在那曲,感冒发烧都可能致命。因为任何感冒症状都有可能造成高原肺水肿,任何大负荷运动或急剧海拔上升都可能引发高原脑水肿,而这两种疾病都是高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。“高原反应”四个字像魔咒一样束缚着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。
内地人来到这片“生命禁区”,普遍存在着“三掉三降”的情况:掉肉,掉皮,掉发;记忆力下降,免疫力下降,睡眠质量下降。所以有人说,在那曲,躺着都是一种奉献。
“刚到那曲的时候,我们晚上睡眠质量非常不好,一般会醒来很多次,大部分时候要带着氧气管缓解下睡眠或头痛,就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。援藏公寓里经常断水断电,而一旦断电,就意味着断氧。很多次,因为半夜断电,氧气供不上,就活生生憋醒,呼吸困难,头胀、头痛。”
凌晨2、3点,在离家3000多公里的黑魆魆的高原里,弥漫着无边的孤独与寂寞……
(图:当惹雍错湖畔白塔)
“我们同一批的援藏干部,能一辆车进藏,称得上是生死之交。2014年4月1日,一同援藏的一位干部在食堂外晕倒,回型门的设计让正在里面吃饭的同事们没有察觉到。几分钟后,我们才发现倒在地上的他,急忙送去医院,医生说急性高原休克反应,再晚几分钟,就有生命危险。”大家此后都达成了一种默契,吃饭打勾,睡觉起床,都必须互相关心。55名援藏干部一个都不能少,就像一副完整的扑克牌。
(图:全体援友合影)
交通人 ♥ 援藏人
在西藏“取经”3 年,必须取到真经
既在浙里,也在那里。
援藏,成为浙里与那里永不分割的纽带。
(图:援藏足迹)
谈到那曲物流中心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,唐小明经常能数据详实地进行对比分析,能旁征博引地深入解释,能声情并茂地激情宣传。人才队伍不完善,他带领干部外出考察、组织培训;管理制度不健全,他亲自撰写修改制度、组织讨论;学习氛围不浓厚,他通过援藏通道购置图书,置办阅览室。
3年里,他负责的浙洽会组织、浙商交流等,先后20多家企业对那曲项目进行了考察。并组织那曲团赴浙江及外省考察学习6次。
3年来,价值近20万元的帐篷等物资送到了牧民手中,牧民们感受到了浙江援藏的温暖。在赠送帐篷时,牧民们有的是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,不会汉语的牧民用热泪盈眶和双手合十鞠躬表达内心感情。
浙江省援藏指挥部指挥长李华说,小唐已经完全没有将自己当做一位援藏干部,而是与普通干部一样的西藏干部。
(图:慰问那曲县铁路联防大队)
“已经发货,15天左右寄到。”唐小明放下这通湖州的